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32)領讀人:彭湃
2021-12-16
點擊量:5976
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32)領讀人:彭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100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100年。為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共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支部推出《黨史微課》欄目,邀請協會領導班子、黨員及會員企業黨支部負責人領讀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關鍵時刻和歷史性成就,為全體湖北安防人普及黨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安防力量,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領讀人
湖北省安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湖北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彭湃
領讀內容
紅色家書里的家國情懷
1936年8月2日凌晨,時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的趙一曼,在被日寇押解的火車上,給自己的兒子陳掖賢留下了兩封遺書。在遺書中,趙一曼寫道,“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她希望孩子趕快成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趙一曼犧牲后,遺書并沒有交到孩子手里,直到1957年,陳掖賢才在革命歷史博物館里看到這兩封家書,而趙一曼的真實身份也在這一年被解開。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一個富裕家庭,21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受組織派遣到東北工作,臨行前她將還在襁褓中的幼子留下。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負傷后被俘,她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酷刑,最后英勇就義,年僅31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趙一曼的訣別家書,雖然當年沒有及時傳到兒子陳掖賢手中,但最終還是穿過了歲月和硝煙讓他看見,并伴隨其一生。母親的期望,成為陳掖賢一生的行為準則。而這兩封飽含殷殷愛子之心的家書,也讓我們感受到革命者的鐵骨柔情。
趙一曼的兩封家書,字里行間都是對孩子滿滿的愛,以及不能陪伴孩子長大的遺憾。這位19歲就投身革命的共產黨員,在孩子還不滿3歲時就將其留下,遠赴東北抗日戰場,心中的不舍、遺憾可想而知。然而當時的中國,風雨飄搖,遍地硝煙,無數像趙一曼一樣的共產黨人舍小家、為大家,投身革命,九死不悔。趙一曼遺憾于“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不能親眼看到兒子長大成人,所以留下家書,對兒子寄予厚望:“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希望孩子“趕快成人,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也是31歲的趙一曼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兒子進行的最后的言傳身教。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雖然不能陪伴孩子長大,但趙一曼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起光輝的榜樣,將理想、信念深植于孩子心中,并凝結成好家風,代代相傳。趙一曼的兒子在革命烈士紀念館里抄下了母親的遺書,并用鋼筆在手上刺了“趙一曼”這三個字,伴隨自己的一生。而那份手抄的家書,最后也傳到了趙一曼的孫女手上,成為她的行為準則。
一封紅色家書,便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里,無數共產黨人為了理想信念,告別父母,遠離親人,走向戰場。他們將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墨,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激情與愛情的家書。這些家書是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給后人的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閱讀這一份份家書,感受革命者的鐵骨柔情,感悟他們的家國情懷,激勵著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力量。
附件列表